Thursday, May 31, 2007

從可有可無的graphic designer說起...

今午跟同事們吃日本菜,告別同事中唯一的graphic designer(雖然我的背景也是graphic communications,但日常的工作性質已經多是行政管理和教學)。現在剩下的,就只有product designers、fashion designers和automotive engineer。

曾經跟學子「呻」過,我上司的背景是產品設計和汽車設計、具有生意人的腦袋、卻一向不怎樣重視平面傳意設計,以為product designer或fashion designer都可以「順便」執行graphic design的工作。所以每當在銀根短缺的時候,首先想到裁減的往往就是graphic designer。唉...!

在我念設計的年代,學校對設計的分類只有平面傳意設計、室內設計、產品設計、時裝設計、及紡織設計。這是由於從前設計項目的複雜性較低,平面設計師的責任亦秉承美勞的傳統,多只集中「形」與「美」等粉飾性功能(這也是到今時今日很多行外人所認定和先入為主的觀念),他可以在作品中注入較多主觀偏好的美術元素。可是隨著時間的改變,設計項目變得越來越複雜。越複雜的設計項目就越須要跨範疇的設計師以隊工形式完成各種繁複的工序。可以這樣說:在今天一個創作概念(譬如廣告),已經很少只會運用在單一種媒體上,所以也鮮有只須要一類設計師便可完成的項目。科技的進步令傳遞信息的媒介不再以平面為主,graphic communications於是要改名為visual communications,涵蓋的範疇闊了就當然要再細分不同的專科,如information design、interface design、web design、typographic design... 若在這些專門上滲入不同的文化和科技上的學問,又可衍生出在傳意設計過程中不同的專門學科,如experience design、emotional design、interactive design、audio-visual design... 由於設計過程變得更加複雜,裡面又牽涉到更加仔細和專門的學問,在過程和隊工中設計師反而應該更加理性、放下一己的ego和喜好、不要動不動便對一些不合自己口味的建議或作品加以批判、當然更不要拿一些以主觀偏好為本的理據來硬要別人來buy in自己的設計取向或方案。

很多同業或許都有這樣的相似經驗:當設計師的,每每投訴客人只懂無理或主觀地修改自己的設計,壞了自己心目中的好設計。又或設計師同業之間又只懂互相給對方的作品或言論加以批評,不懂設計、壞了設計專業云云。其實設計師的老本行是給設計項目找出問題(identifying the problem)所在,再給該問題「設計出("design" as a verb and a process)」合適的「設計方案("design" as a solution)」。忽略了分析和identifying problem的前半部份,只顧提出大量(不適用)的方案就只會事倍工半。只顧大聲疾呼地提出問題而沒有提供方案的,就更加沒有完成設計師最基本的責任。當然,只為了贏或「唔輸得」而爭論「問題在那裡」或「那一個設計較好」就更加無聊。

Words and works,我想兩者在完整的設計過程都是須要的。Words是前半部份,works則是後本部份。Words是identifying problem所必須的,works就是實幹地為problems設計出適切的方案。Design problem不像mathematical problem般,經過計算後每個problem只有一個solution。Design is both art AND science。一個design problem可以有多個、甚至無盡的design solutions,兼且還可以不斷改善。當你感到口渴時走准7Eleven打開冰櫃看一看,數一數有多少種設計方案給陳列在你的眼前,你便會明白乾在爭 論「那一個設計較好」is not the point。

Labels: ,

Tuesday, May 29, 2007

又是大女兒的生日

我知道無論我解釋多少遍,我身邊的人都會說我偏愛大女兒,到現在我已懶得為自己辯護了。我只能說,頭生的往往對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帶來較大的衝擊,所以一切有關她的事情,相片錄像也會多拍一些,印象也自然較深刻了。

也是我850張電腦桌布中其中一張至愛(也是老婆的favorite),是2003年八月在女兒契媽家拍的,活像一張唱片封面照。

不得不承認自己年紀已經大了,記憶力正在衰退(我自認記憶力不錯),九年來有很多和女兒相處的片段,她的一顰一笑都像在fading out,唯有靠一些照片和她的功課提醒自己。

大女兒是個書獃子,可以拿著書本讀上大半天仍不願釋卷。這本圖畫百科全書是她仍在媽媽肚裡面的時候,我在商場展銷攤位買的。記得當時太太還說用得著那麼早買嗎?後來每次她將這本書翻給坐在自己懷中的大女兒看,大女兒都總會看得眉飛色舞。

我和太太都知道大女兒最想得到的生日禮物,是再去一次Disneyland(她說或許可以去美國的那一個!),不然的話由她自己挑選一件玩具,已經可以令她心滿意足。小妮子雖然一向是個有要求的人,但從來都不心頭高,不會輕易花錢(接近吝嗇的程度),也不會向我們要求太貴的東西,這是我和太太都感到安慰的。今年我買給她的生日禮物,是早在個多前已經看中的,不過是小書一本:Questions to bring you closer to your dad: 100+ conversation starters for fathers and children of any age

自去年年底別了同窗,接著兩位弟兄姊妹的父親相繼離世,深感死亡原來可以跟我們那麼接近,實在有點吃不消。或許這就是為甚麼我毫不考慮便買下了這本書的原因吧!作者在序言中的一段話也著實窩心:

I expected that Dad would live forever. My father had served our country in two major wars... But he did not live forever. Had I known that he was not going to live long enough to see me graduate... or see me get married and have children -- had I known all of that... I would have asked him a lot of questions...

  This book is a list of questions that I wish I had thought to ask my dad. I am sorry that I did not -- I never even imagined that it would be necessary.


書裡面有些問題我也層回答過了,例如:

How did life change for you when I was born?
How did you and Mom decide on my name?

What is one thing I have done that has made you proud of me?
How do you think we're alike? How do you think we're different?


當然還有很多日後可以讓她自己親自問我的問題:

What accomplishment in your life are you proudest of?

What traditions that are important to you do you wish we'd continue, and why?

What one or two things would you want me to be certain of, to know, or to understand as I go through life?

How do you handle disappointment? What example can you give me so that I can be better prepared when I have to face it?

How did you first meet Mom?

What can you share about your first date?

What is it about Mom that makes you love her so much?

What was the one main thing that you wanted me to be better at than you were?

Were there times when my accomplishments did not match your expectations?


How do you want to be remembered?
相信這裡每一篇blog也可以是她將來憶記我的好地方吧!

Happy birthday, my dearest KK!

Labels: ,

Monday, May 21, 2007

為誰辛苦為誰忙,我要做好呢份工!

喂!講工作講到爛啦!仲講?真係仲有得講,鬼叫我地講黎講去都無辦法擺脫響份工捱打既狀態咩?香港人份工大過天架麻!

Mmm... 既然講黎講去都係咁,咁唔爭在講多次啦可!理鬼佢成日都係same old story...

一日我地無上帝既呼召做全時間既傳道人,我地都只會係24小時既帶職事奉者,咁既話工作佔左我地大部份時間其實無咩唔正常,問題只係我地既心態係咪帶職事奉,定係既要白白領受福音又要賺取世界jet。唔駛做就有永生,於是用多D時間黎賺多D錢,係咪win-win?

傳統既福音派信仰不幸地將好多野(包括事奉)「諾斯底」化左(記唔記得查約翰一書實會講下「諾斯底主義」?):乜鬼野都將佢二分法:唔係屬靈就係屬世。「上帝是個靈」,所以屬靈就實係神性既、係永遠既,係我地應該竭一生既精力去追求既;相反,屬世既物質世界就係罪大惡極既,係我地應該屏棄既... 慢慢幾乎淨係得番讀經祈禱傳福音同返教會先算係屬靈,工作就唔駛問梗係屬世。唔係咩?你賺埋賺埋D錢一個崩都帶唔到入棺材架麻!

其實主耶穌由細到大做左起碼廿年木匠,出黎傳道就之不過三年咁大把,保羅就不嬲都有靠織帳棚賺錢維生(徒十八1-4),佢地從來都無話返工唔屬靈。將自己份工做好肯定唔單止係曾特首既心意,都係上帝對我地每個帶職事奉者既心意。上帝響暗處察看我地做野係用咩心態,係咪對上司同老闆盡忠,服事人如同服事主(哥羅西書三22-24、彼前二17-21、提多書二9-10)。如果返返下工唔做好自己手頭D野,淨係掛住捉住隔離個未信主既同事講人生既終極問題,話耶穌先係呢個問題既答案,咁就只會整衰主耶穌個名,好心做壞事。

所以我認為講黎講去都係兩個大原則:

(一)用負責任同追求卓越既心態做好自己份工,不過唔單係為左老闆同公司好,而係為左我自己既為人,做唔做到一個負責任既staff。呢樣野唔關信唔信耶穌事,係做人既基本態度。

(二)用最大既努力維持一個均衡既生活。呢樣野都唔關信唔信耶穌事,都係做人既基本態度。我講緊既唔單止係話對信耶穌既人黎講,信仰生活一環會係有較高既priority,而係我地應該將我地既信仰融匯貫通,融合響我地24小時既生活裡面。如過你24小時都係靈修緊,咁既話就算俾你直踩24小時都要工作,咁樣做基督徒又有咩唔妥?直踩24小時,一路記住神既說話,諗下點樣響份工上面實踐出黎,搵岩個位將神既說話身體力行做出黎,你條命就變成一個活生生既見證,點都唔差得過喱埋響個山窿度禁食祈禱嗟下話?(呢拿!一咁樣比較邊個屬靈D,其實又係將個信仰「諾斯底」化左勒!)換句話講,維持呢個均衡既生活,係從精神思想上開始:個腦唔係淨係俾賺幾多錢、買乜野點樣洗、幾時升職幾時退休等等呢D野霸晒,而係要俾聖靈霸左先,俾佢做主,然後諗下等陣俾著耶穌,佢會頂硬上唔放工住、繼續直踩做好自己份內事,定係唔理老頂威脅炒魷一於收工,返屋企見阿爸阿媽老公老婆仔女定係返教會。個個處境未必一樣,個個情況主耶穌既選擇都未必一樣。

信得過神,你會信得過如果你繼續開OT,佢會睇住你阿爸阿媽老公老婆仔女同埋教會。

信得過神,你會信得過如果自己堅持收工,佢會保住你份工同埋你既前途,或者就算真係俾老細炒左,佢都會俾番另一份你。神未必下下用神蹟,但係結果就往往出人意表!

無論點揀,重點係我地信神定係信自己或者信老細。信神既話你點揀都會經歷到佢既保守。信自己既話你點揀都會覺得自己做得唔夠好,平衡唔到,於是成日都要孭住D罪疚感。返工又內疚,放工更加內疚。

為誰辛苦為誰忙,你諗下勒。諗諗下次你會點揀?

Labels: ,

Sunday, May 13, 2007

我的母親和我兩個女兒的母親(修訂版)

這是我的母親,想給她唱許冠傑的《父母恩》、想給她唱羅文的《親情》、想給她唱陳百強的《念親恩》、想給她唱Beyond的《真的愛你》、想給她唱翁慧韻的《橋》... 想了又想,最後還是甚麼也沒有唱過給她聽。人就是這樣,沒有坐言起行的話,終歸便只剩得個「想」字,正所謂「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

母親這幀照片是我前幾年給她拍的,是我最喜愛的一張,當然是因為她那燦爛的笑容。這幾年她坐骨神經和一雙腿的健康都變差了,行動變得不大方便。一向活躍的她也常為此而煩惱,從此不敢跟我們去比較遠的地方(怕負累人或掃人家興),因此留在家的時間也較多了,人也吶悶起來,那燦爛的笑容亦因而減少了。

這坐在中間的是我兩個女兒的母親,她使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孝子,因為著緊出糧後要馬上拿錢給我母親、閒時不忘打電話給我母親加以問候、著緊傳福音給我母親、盼望我母親能早日信主得著救恩、關注我母親的祈禱生活和屬靈生命成長... 往往都是她而不是我 —— 感謝神賜給我賢內座!回說這幀照片,這也是我近年較喜歡的一張三母女合照,我還將它設定為電腦桌布。十年來我儲存了超過850張桌布,每五分鍾我的電腦會隨機換上一張,所以這幀母女照不是時常會看到的,但每次這張照片出現在我電腦的桌面時,我總會第一時間將所有在作業中的視窗隱藏起來,嘴角跟著泛起一個微笑,多看她們一會後便滿足地繼續工作。

兩位母親和兩個女兒,是在地上最深繫我心的四個女性。

Labels:

Wednesday, May 09, 2007

好久沒有買過詞典

今天在三聯書店買了它出版的這本字詞典。自從2002年開始,因為工作上的轉變,開始不時要跟國內的工作伙伴和現在的學生等溝通,須要說普通話和寫中文的電郵,到2005年更寫起網誌來。其間不時遇到的問題,便是一些日常的廣東話在說普通話或寫起書面語/白話文來應該怎樣呢?自己一貫的方法都是多聽國語歌、多看普通話電影、與及多讀國內或是台灣出版的中文書和雜誌,多加留意人家地道的用法。我觀察自己寫網誌時常會有以下的情況:廣東話說「我同你講...」,說普通話時則會說成「我跟你講...」,到書面語時我就會寫成「我跟你說...」,我倒常用上這個「跟」字;又例如普通話和書面語中的「假如」和「假若」,到我說廣東話時都會統統說成「假如」。畢竟這些都是自學的,不知能否真正改善自己說好一點普通話或寫好一點文章。可是今天逛書局時偶然看見這本詞典,收錄了近6,000個口語詞的兩種方言對譯和詳盡的釋義,心想有如「執到寶」,他日兩個女兒也應該受用,有助提升她們的中國語文能力,便馬上將它買下來。翻了兩翻,已經學懂不少廣東話轉為普通話的實用例子:

一次過交易 > 一錘子買賣

一口氣 > 一股勁兒


我呢度乜都係一腳踢 > 我這裡甚麼都是一人班的


做乜事粒聲唔出 > 幹甚麼一聲不吭


二撇雞 > 八字鬍


出街食飯 > 下館子

水浸眼眉 > 火燒眉毛


睇到我眼突突 > 看得我一楞一楞的

(還未攪清楚這個「楞」字怎樣讀!)

其實已經好久沒有買過字典,因為幾乎甚麼都能在互聯網上免費找到的。我平日常常須要撰寫文件和電郵,字典詞典幾乎是每日都用上的工具,最常用的包括:

1. 最「就手」的中英文雙向字典: Yahoo!工具列上的「查看字典」功能,隨時備用,挺方便的!

2. 學術味較濃、翻譯較嚴格的漢英詞典:林語堂漢英詞典

3. 一應俱全、英文解釋的字典、同義字和反義字搜尋:Merriam-Webster Online

且怕夠用了吧!?

------------------------------
【附錄】

有一本英漢字典,是我多年來的鍾愛:袋裝字典的大小、收錄的字數卻超過十萬、比牛津朗文的都要好要方便、紙張和印刷質素都是上乘,就連我教會的堂主任、博覽群書的「書癡」周先生也異口同聲推介 ——《大陸簡明英漢辭典(Continental's Concise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增訂版袖珍本),大陸書店出版。那是很久很久以前買下的,恐怕現在都很難找到了!

Labels:

Monday, May 07, 2007

家向東南

假若香港的夏天是像今天這樣:陽光充沛卻是較低的濕度、走在街上偶爾面上感受到撲面的微風,舒暢極了,就算氣溫再高一兩度也沒所謂吧!如果這是因為全球暖化而給香港氣候帶來這樣的改變,初夏倒像秋天的爽朗、日長夜短(是早兩天大女兒提醒我的)、那可能是它唯一的好處。

天朗氣清,從寒舍往外眺望的山景絕不比隔鄰單位的海景差,天氣好時看見翠綠巒巒的山坡,挺舒服的。五六年前買下現在居住的單位,景觀是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其實當時單位隔鄰也有一個全海景有露台的單位在出售,但我和太太認為當時兩個女兒還小,怕有危險,兼且該單位面積較小,客廳亦因露台的出口而令其空間較難使用,所以選購了現在住的這個。況且我家大部份的窗口都是向南,有東暖夏涼之便,相信一定好過在隔鄰的露台吃西北風吧!

時下風水大行其道,連應科院也可動用十八萬公幣在其辦公樓的風水上,我想起自己在購買現在這個家時,無視它具備了人們看為不吉利的東西:上一手業主破了產因而要賤賣手上數個收租物業、單位又有兩個「四」字(死死聲!)。我就是要看看風水利害還是我的上帝利害。果然!入住該單位後相繼發生的有我的傭人偷我的金錢(後來被捕入獄兼被逮介出境)、老闆將公司結速逼使我重操freelance的日子(一樓一,原來是我害了你!)、後來連太太也給她公司裁退了... 難道上帝和他的救恩真只是我和一眾基督徒一廂情願的幻想,風水則是我們難與匹敵的實用科學?我只能說的是,自購買了這個單位的這些年來,上帝還是叫我們一家沒有缺欠過,除了按揭之外沒有欠過人錢、太太和我今天都有一份頗穩定的工作、又有一個融洽和座向東南的安樂窩,可以在天朗氣清的日子往窗外呼一口西半山的清新空氣,夫復何求?

上帝給他子民的保守,從來就不是天色常藍的意思,反倒是心靈的自由釋放,不讓外在環境的順逆俘擄了我們的情緒和對他的信心。當我們知道順境是上帝的恩典,逆境是偽裝的祝福,你便無法不開口稱頌讚美耶和華。

「耶和華阿,你是我的力量、是我的保障、在苦難之日是我的避難所... 耶和華說:『我要使他們知道,就是這一次使他們知道我的手和我的能力。他們就知道我的名是耶和華了。』」∼耶利米書十六19, 21

Labels: ,

Wednesday, May 02, 2007

別了,牧師!

有一些人、有一些事,縱然看起來跟你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只要你細加思想,不牟然take it for granted,你會明白今天自己之所以為這樣的自己,是因為那些人和那些事所播下的種、所打下的根基。而我所敬愛的譚牧師便是這種人,他是我所參加教會YCC的創會牧師。透過他和師母忠心和默默的耕耘,在沒有多少物質條件下,一所小小的地方教會在逐漸老化的紅磡區被建立起來。

多聽一點在教會流傳的口傳歷史,你會知道從前的教會和牧者是怎樣的:沒有投影機、沒有影印機、沒有電腦、可能也沒有冷氣或音響系統... 崇拜程序表是手抄油印的、詩歌是每次用粉筆抄在黑版上的... 作為一所基層教會的開荒傳道人,會友們的教育水平和收入都不高,當然甚麼都要「一腳踢」親力親為、以身作則、身體力行... 沒有管理飯食的執事,在祈禱傳道之餘仍要給信徒最貼身的關顧,有時甚至因為奉獻短缺而要忍耐暫時沒有薪金... 這一切的(特別是一切的「沒有」)背後,都代表著對神的信靠和委身,是延續the heritage of faithfulness最具體的體現。

花了一點時間找回這幀舊照片,裡面雖然沒有我,但這裡幾乎每一個人在我後來信主加入教會後我都先後接觸過、在主裡相交過。或多或少在這些真實的生命中我學懂和明白更多信耶穌是怎麼一回事、或多或少讓我在主裡面的信心堅固了多一點點、或多或少上帝也曾透過他們給我在主裡的關愛(當中更有一位成為我的太太,給了我她最多的愛!),原來他們都是牧師所牧養過的羊!設想沒有他們、沒有牧師,今天的我會是何等樣的人?

最後一次見牧師,是2004年年底他回港,我跟他說他從前在YCC牧會,一定沒有這像樣的堂主任辦公室,不若我幫他拍個照,當為他的「扮辦公室」。上面照片裡的太太還是個小妮子,這張她已經是兩個女兒的母親了!

多年來牧師都間常在他參加主日崇拜前(香港的主日晚上)打長途電話過來跟我和太太聊天,問問我的工作、問問我一家的平安(當然他也提及為我們代禱)、並問候教會的近況,給了我一個強烈父親形象的牧者印象。我心裡常常這樣問:我其實不屬於他牧養的一代,為甚麼他也會這樣關心我呢?大概因為太太的緣故,他愛屋及烏,我才會得著這被關心的福份。

去年這個時間曾經借用過路加福音十七章12-18節來向我教會歷任的傳道同工們道謝,因為通常像我這種自以為是的信徒,批評的話或會很輕易出口,感謝的話卻未必說得足夠。我既是在牧師已經離開YCC後才到來,應該向他說得最少次多謝。譚牧師,謝謝你!

中國人「再見」這句話真好,有「別了再次見面」的意思,比英文「goodbye」只是一個「分別的祝福」含意好得多、更符合我們的信仰。譚牧師,再見!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