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31, 2008

From my iPhone 3G

Me: Get ready to enjoy a new mobile experience.

You: Get ready to receive my emails with this signature:

Sent from my iPhone3G
http://mosawsisi.blogspot.com


First photo taken with my iPhone

Labels:

Friday, July 25, 2008

意大利米蘭之旅(終)遊子想家

想家... 想太太、想兩個女兒...
想家... 想爸媽、想兄弟們...
想教會... 想弟兄姊妹、想念在主裡面一同敬拜一同團契和同台吃飯...
想香港... 想港式奶茶、想有中文字幕的電視畫面...

Thanks to technology,也不是完全孤獨的:有便宜的電話咭可以肆無忌憚的打電話回港(奈何每次兩個女兒總是沒興趣跟我談多一會,每次都趕著掛線似的)、有MSN、有Skype、有網上電台... 但現在可以肯定地說,這一切都無法取代大家面對面的相處 —— 就算MSN上最深刻的心底話有時都不一定比見著面說著無聊話好,欲言又止的眼神接觸有時可能比在電郵上長篇大論優勝!

一直以來,沒有談過在這裡認識的一些人:

上星期我安排了一位香港跨國集團的主席夫婦到來我上班的公司參觀,公事談畢後這裡的意大利老闆帶他們看自己的玩具 —— 古董電單車!有英國製的,有意大利製的... 每一部都保養得很簇新,看起來比大家都年青,其實年齡比我還大!兩位都是工程師出身的生意人突然變成大男孩眉飛色舞地談論他們的玩具。

意大利老闆跟香港上市公司解釋他放在中間的這一部玩具,曾是二次大戰期間意大利法西斯主義頭號人物墨索里尼的坐駕!

在辦公室偶爾會從意大利老闆的房中傳來他大發雷霆的聲音,整層樓的同事都會像老鼠見貓般打醒十二分精神幹活去。但其中一個設計師同事跟我說:「He's a good man. But when he wants something done in business, he'll try hard to get it through。」對我來說,無論如何也要上前向他道謝,照顧了我此行的住宿問題。

過去兩個多星期我都是跟下面這些marketing部門的同事(還有不在照片中的)同一個辦公室。你看他們的樣子不都是很年青嗎?我想我應該比他們年長有十至廿年!

蹲在地上的Marco是個talkative的傢伙,當主管不在時總是閉不了嘴的。Marco看不出我的年齡,以為我不過跟他們差不多大,第二天上班已經想引導我陪他說色情笑話。他建議大家做這個手勢拍照,說看起來更像一隊搖滾樂隊。右邊這位有阿拉伯血統的Mauro幾天前才正式在LIUC畢業,暫時以簽約方式在這裡工作。是他陪我去買本地電話咭,用意大利文幫我寫下蚊香一詞(zampirone,讀作「三P窿妮」),好讓我去超市買回宿舍用... 感激!他旁邊長得一副典型意大利帥哥臉孔的是Nico,已婚的他應該是部門的第二把手吧!相比Marco他絕對算得上是沉默寡言,可是一開聲說話時,其雄厚的chest tone讓我相信如果他不去唱意大利歌劇會是個浪費。至於我身旁的,也是叫Marco,他是來自二樓的工程部,他們說他是主管級的。每朝早跟他見面他不會跟我說「Ciao!」(意大利文的Hi and bye),而是用普通話說「你好!」皆因他偶爾會來港和往深圳公幹,愛死那裡的冒牌Gucci和Prada,說可已逗得他太太笑面盈盈...

老爸在電郵上看見這張照片,問我是否聽得懂他們說的英文。他們的母語都是意大利文,英文只是念中小學時的一個選修科,說英語時當然帶著濃厚的意大利口音。反觀我們香港人念英文是必修科目,並且比他們有較多聽、說和寫的機會,所以不一定比他們差。他們做的市場調查分析和策略研究報告,只有少量是用英文寫的,我拿過來看,其實都有不少文法、用字和串字的謬誤呢!這家公司算是較國際化的了,英文算是較好。你若跟一般市民交談,很多都不懂,懂的也說得不太流利,缺乏信心多講一點,跟國內情況差不多。所以學語言有實踐的機會實在重要。

匆忙地跟設計師們拍下這張照,因為左面的Luca要趕著在午飯前離開 —— 要到上海一趟呢。入行五年,相信他在這裡應算是經驗較好的一個設計師(這公司聘用不少freelance設計師),說起英文來最自然和不多意大利口音,為人豪爽不羈,是個最典型的意大利男子。這張相拍得他略瘦,其室真人好看得多,是個模特兒的上佳材料。酷似AC米蘭中場加度素的Matteo雖然沒有其它公司以高薪要他加盟,但也是這個設計團隊不可缺少的一員,不一定很creative但屬他辦事你放心的那一類。右邊的男孩Kevin來自瑞士,在眾多同事中他跟我談得最多工作以外的事情,他今年才廿五歲但已經很有自己的想法,很關心世界各地的新聞,但對自己身處物質掛帥的資本主義社會所引起的問題(例如G8所引起的各種問題)、環保問題、人權問題(例如中國的西藏問題)、廣告的虛假問題、宗教所引起的政治衝突等,都顯得有點憤怒,甚至接近偏激,說不會生下一代來讓他在這個走向自毀的世界受苦云云... 每次聽他我都會暗暗為他默禱,希望他想改變世界的動力是來自愛,而非恨。

此行最後的午餐

上面的集體照都沒有來自北非Algeria的Karim份兒,原因是他家住離公司不遠,每天中午都是步行回家吃飯的。雖生在回教徒的家庭,但就跟他相處的短短兩個星期來看,Karim跟時下其他年青人沒有多大分別。起初我以為他不跟我們吃午飯是否因為他是回教徒,在吃上有所顧忌,所以選擇回家吃,後來他告訴我全無關係,就單是因為近而矣。(放在檯上一本一本的正是他們多年來各項目的大小市場調查分析和策略研究報告,我有幸瀏覽了一些英文的,受益匪淺呢!)

在大學宿舍,能聽得懂能說流利英語的人不多,上面這名俄羅斯裔正在念經濟的男同學叫Alex,他和家人從俄羅斯移民來意大利,跟我和同事最談得來。我問他一年後畢業會留在意大利還是回國發展,他說或許回國會有較多機會... 他聽說中國人打乒乓球的技術都了得,所以挑戰我們(你認為呢?),大家便在一個星期日早上打了兩小時乒乓球。當他說:「I have some quality in playing ping-pong」時,我跟同事都緊張起來,誰知他連握拍的姿勢都錯,比我們打得差很多,該兩小時便變成乒乓球初級訓練班... 我想他在這裡應算是一個用功的學生吧 —— 每天早上他總是準時八時下來吃過早餐,跟我們聊一會兒便開始溫習,很自律呢!今天收到已經離開放暑假的他回覆電郵,告訴我很喜歡自己相中的樣子...

在LIUC每天吃早餐和晚餐,Alex跟我和同事,與及這位來自北歐瑞典的姑娘Amelie總會坐在同一張飯桌,因為我們是唯一用英語溝通的四個人。 Amelie並不是LIUC的學生,而是來意大利在一家瑞典公司當三個星期internship。她比我早一個星期來,跟我和同事一樣是Mac用戶,一樣完全不懂意大利文,但離開時已經學曉了一些簡單卻發音地道的意大利語句!證明我從前讀過一篇文章說「女生比男生有多一點語言天份」真的沒錯。

Amelie完成三星期的internship,早我兩天離開這裡。今早在飯堂跟她一起吃最後一頓早餐時她告訴我其實嫌學不夠多意大利文,說應再多留最少兩個月。我問她不想家嗎,她說早已慣了離家浪蕩天涯... 我看她不過是廿來歲的女孩子吧,將來我的兩個女兒會像她嗎?

至於我,雖然這裡有迷人的夕陽,還是想家...

Labels:

Thursday, July 24, 2008

意大利米蘭之旅(11)再遊米蘭

最後一個星期日,把握機會遊覽。由於上次只是淺嚐米蘭,連博物館也沒去過,所以今次決定再去一趟。

連吃午飯共花了三個多小時在米蘭剛在年初才正式開幕的Triennale Design Museum閒逛(全程不准拍照)。上午看了它的旗艦展《What is Italian Design?》和特備傢俬展《Made in Cassina》,對意大利設計背後的傳統和執著,與及Cassina這個有八十年歷史的意大利龍頭傢俬品牌都多了一份了解,並且每件展品,裝置及短片等都很出色,這八毆元倒花得很值得呢!可是很多在館內designer bookstore售賣的心儀設計書籍和雜誌就捨不得了。

肚子餓了,索性留在博物館裡面的餐廳用餐算了(因為該博物館設在一個維園那麼大的公園內,最近的食肆也要走很遠)。因為看不懂意大利文的menu,於是便來個亂點鴛鴦,賣相不錯呢!

下午繼續逛博物館的其它設施,特別深刻的是設在它後園草地餐廳旁,正放著一個叫《Casa per nutti》的主題展的有關項目:一系列給災民和赤貧者設計的臨時房屋原大模型,展覽的目的是想喚起人們對他們居住環境的關注。作品有些很實用、有些很有創意、有些則像裝置藝術多一點。

博物館外也有個「鳥巢」呢!

讀《明周》推介在米蘭有家叫Spazio Rossana Orlandi(SRO)的Designer's Shop,說不單集合了畫廊、家品店和時裝店於一身,更是米蘭設計創意人的聚腳地,於是便抄下地址拿著地圖慕名找到來,欲見識一下SRO的作品,又或可選購一些紀念品回港餽送親友,誰知來到只見大門關上,周日休息,白走一趟,這次不是「餽送親友」,而是「愧對親友」呢!

停泊在門口的不正是我說過所鍾情的Lancia嗎?

趁還有點時間,決定再去Duomo廣場一趟。蒲踏出地鐵暫站,喜見大教堂的正門已經沒有像上次般被活動的舞台和椅子擋著,便立刻拿出照相機來給它拍照。Duomo大教堂自去年中有個新花名,就是「Duomo的結婚疍糕」,因為它的外牆剛經過翻新和洗刷乾淨,大理石外牆在陽光下更顯耀眼奪目。這麼莊麗的建築,害得我影個不停...

嘗試在構圖上多一點變化...

大教堂左面的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有蓋商場的另一端入口是這樣的,搶眼的紅色雕塑是上次漏拍的Robert Indiana著名的《LOVE》作品,但這個是意大利文版本,並強行省略了AMORE的E字,一樣將O字斜放了,為的是要保留英文原作的神髓;好不容易才等到沒有人在前面拍照呢!再不遠處則放了達文西的石像。

傍晚在Duomo最high-end的百貨公司la Rinascente逛了一會兒,現在我明白平日聽見人家說在米蘭買時裝,為甚麼動紮可以花上幾萬元,原來都這麼昂貴!就算現在正席七折大減價,大部份東西我還是買不起的呢!可是這裡還是人山人海的...

米蘭地鐵普遍來說略舊,這一輛列車算是較新的了。

米蘭,再見!雖然在這裡花的時間不多,但你給我的印象是深刻的。遺憾的是沒有去看達文西的《最後晚餐》...

Labels:

Wednesday, July 23, 2008

意大利米蘭之旅(十)Italian

在我身處的Castellanza或Gallarate,大概都是小鎮,我沒有見過一部計程車,只在較大的城市像Novara、Torino、或米蘭等找到,可見它不是一種普及的公共交通工具,可能只供遊客乘坐而矣。我這裡其中一位中東裔同事告訴我他這輩子只坐過一次,也記不起要多少錢。我問其他人計程車的收費怎樣,竟然沒有人能夠答得出來!

意大利的計程車都是全白色車身,但在車種或型號上卻沒有標準,Toyota、Mitsubishi、Nissan、Suzuki、Audi、Ford、Volkswagon、Citroen、Renault、Fiat、Alpha Romeo(原來在這裡只是個mass market的品牌!)等大小型號應有盡有,甚至有Benz和BMW的!可是我卻鍾情於意大利的Lancia,就算雙門小房車也很有氣派的。

Lancia是意大利Fiat集團的高級汽車品牌,請勿誤會它是日本三菱的Lancer。Lancia是意大利文,讀成「懶遲亞」,而Lancer讀作「Land耍」,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我還留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意大利在歐洲雖算大國,但人們都偏向買小車,他們國產的Fiat 500L便是當中的經典(記得《反斗車王》裡面諳意大利語,專責換車呔的Luigi嗎?)。

更叫人莫名其妙的偏好,便是在你所看見的私家車中,十居其九都是旅行車款、車尾單門橫開或直立揭背、沒有車尾箱的設計,連計程車也不例外!我問同事為甚麼,他說因為只有BMW、Audi和Benz幾個較昂貴的牌子車尾箱才設計得比較好看,所以索性不買有車尾箱的車款。你說意大利人對設計多執著!

沒騙你的,全都是沒有車尾箱的設計,what a phenomenon!

這款cutie的Smart ForTwo混合動力車在這裡很常見(單這張照片已經有一黑一白兩部),說明意大利人的環保意識普遍很高。我住的宿舍沒有冷氣,上班的辦公室也只開很弱的冷氣(也許因為他們所住的樓底很高,天氣比香港亦乾爽得多,所以相對不會太熱)...

藍鋁鑵、黃膠樽、白紙張... 與及盛載食物渣宰的綠色袋 —— 在火車站內偶爾會看見有分類的公共垃圾袋,就連從住宅丟出來的垃圾,塑膠的和金屬的都已經分類包好... 雖然意大利人跟我們中國人一樣有著濃厚的peasant culture,但在工業化的過程中意國卻保持對大自然的顧惜,我國不知要到何時才在這方面追得上西方...

Labels:

Tuesday, July 22, 2008

意大利米蘭之旅(九)南歐風情

在上周二往Torino一行中,在一個叫Novara的地方轉火車,在車站外發現它別具我一向最嚮往的南歐小鎮氣息(小時候看過宮崎駿負責場面設定《萬里尋親記》,裡面的意大利景物令我印象最深刻),又被離車站不遠的兩座像教堂鐘樓和圓頂的建築物引發好奇心,再經過車站外面很多標示都設有英語,心想這個鎮長必定著意要推廣這裡的旅遊業。果然向著兩座建築物的方向再多走幾步,便發現了旅客資詢中心,便馬上入內索取了印有旅遊指南的市內街道圖,定意要在周六再來一趟...

Novara火車站外的Garibaldi廣場,花草都打理得很乾淨怡人。

鴿子太太,請你尊重Garibaldi先生,快下來好嗎?

沿著迷宮一樣的小街逐步接近兩座地標建築物。很喜歡小街的地面都是用渾圓和光滑的石春砌成,別具風格。

終於來到這座名為The Basilica of San Gaudenzio和它附屬的鐘樓,兩座都是Novara市的地標建築。

Basilica有三百多年歷史,隨了圓頂外其它部份都欠缺保養。鐘樓則是十八世紀所建,望清楚吊鐘的機械工程設計和周圍的雕刻工藝,都反映著意式設計的深遠傳統。它旁邊剛好是自然博物館,略嫌簡陋但勝在免費參觀,雖擺放著很多栩栩如生的動物模型但欠缺互動的展覽設計,大概館長應該來香港的科學館取經吧!(但你又是否喜歡將博物館設計成喧鬧的親子遊樂場呢?)

The Basilica of San Gaudenzio的外觀和內裡的陳設,無論規模和保養上當然無法跟米蘭的Duomo Cathedral相比,但對我們不在本土宗教文化成長的信徒來說,祭壇的莊嚴和一門一頂的雕功都依然觸動人。

較喜歡的是教堂內四周都擺放了一系列每幅約一平方呎的耶穌基督受難過程金屬浮雕畫組(這裡挑了《苦路》和《被釘》兩幅),與及比原大再大一點的新舊約人物石像(這裡挑了左起路加醫生、以賽亞和淚眼先知耶利米)。

Novara還有很多歷史悠久的建築物:這裡是整個市內最舊的一座教堂The Baptistery,據說是公元四至五世紀的建築。

這裡準備要攪活動的地方是十三至十五世紀政府機關的遺址。似乎西方人都喜歡在充滿歷史沉澱的地方攪活動,讓新舊交融,說明了他們對歷史文物的尊重,與及反映了文化保育的概念早已經流在他們的血液裡。

每條街都有說不盡的故事,悠閒的人們可坐下來喝咖啡聊天,也可逛逛街內的時裝名店...

想不到《萬里尋親記》裡面的景物如今活現眼前,並且自己置身其中!

這種街景我拍多一點照也不生厭!

就算不在地上弄這些公共藝術裝置,單單仰望樓房上的一窗一欄和牆上細緻的裝飾,已經是那麼賞心閱目。

記得廿多年前隨爸媽首次來歐遊,媽媽羨慕地說為何人家的露台都沒有用來涼衫,全都是顏色鮮艷的花朵呢?

媽媽,妳看!三樓有人涼衫呢!我想是絕無僅有的了。

Novara一政府機關外的門廊,典型的希臘風格哥林多式柱樑(Corinthian columns)

這是貫穿Novara心臟的一條名店大道Corso Cavour,有很多香港人熟識的品牌名字。請不要給它扣上香港銅鑼灣一樣的帽子,這裡最高級的購物大道,都不會有我們那種匆忙和污濁的空氣、與及有無限的巨型廣告衝著你眼睛而來,因為人家在賣最貴最高檔產品之餘,也能保留著意式風情的悠閒生活態度,連米蘭也不例外。

Novara另一樣吸引我的地方,是它設有比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更先進和簇新的公共單車分享系統(bike sharing system)。遊客可買一張smart card(從前在Copenhagen見到的是用一個硬幣以作取車和鎖車,這裡則用smart card),在這些單車停泊點拿取一部作代步,騎著單車漫遊Novara,到不須用車時便可隨意將它鎖回到另一個停泊點處,既環保又方便,意大利已經有多個城市採用。

Novara,一個意外的發現,有機會必定會再來。

Labels: